《我的羽球生活》专栏
编者按:他们是父母、是子女,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但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身份——羽毛球爱好者。从本期开始,中国羽毛球协会公众号开设《我的羽球生活》专栏,讲述优秀羽毛球爱好者代表的故事。通过他们的羽毛球故事,感受他们对羽毛球运动的特殊情感,了解羽毛球运动的魅力,进而带动更多人参与到羽毛球运动中来,进一步助力全民健身和体育强国建设,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高度融合,在全社会营造追求健身健康的新风尚。
(相关资料图)
王立涛
不打羽毛球,吃饭都不香了
与羽毛球结缘20年,王立涛凭借着对羽毛球的热爱,一步步追求,从零基础的纯业余选手成为全运会群众组冠军。如今,羽毛球已经融入到他的生活中,他早已无法离开羽毛球,就像他所说:“不打羽毛球,吃饭都不香了!”
(赛场上接受采访的王立涛)
01
背井离乡创业结缘羽毛球
“是偶然,也是冥冥之中”
王立涛1976年出生在河北邢台,从小爱跑爱跳的他喜欢打篮球。当时羽毛球在他的心中没有太多概念。“初中时,我们的历史老师马玉坤会打羽毛球,也带着我们打一打,但也就是两棵树中间拴个绳子。”不过当时,历史老师会借录像带和录像机,给他们播放国际比赛,“有赵剑华、林水镜等他们的比赛。”这也成为了王立涛最早的羽毛球启蒙。
(右一:王立涛)
1993年年初,初中还没有毕业的王立涛只身前往邯郸打工。“当时感觉农村没有什么发展,想出去闯一闯。”刚开始,他和所有人一样,从最底层做起,每天早晨早起外出蹬三轮车,干力气活。“刚打球那会,我和专业的运动员打球,也不会觉得腿累,可能是当时蹬三轮练了腿部力量。”多年后,回忆那段艰辛的岁月,王立涛有了不一样的视角。
从打工人到自己创业再到成为企业老板,王立涛用了10年的时间,这段时间他全身心都投入到工作中,偶尔和朋友打打篮球。直到2003年,因为非典疫情,无法参加聚集性活动,于是他选择了隔网对抗的羽毛球项目,在单位的礼堂、学校的篮球场开始打羽毛球。“经过10年的奋斗,自己有点业余时间和经济基础了,之前让我打羽毛球我都没有时间打。”在王立涛看来,与羽毛球的结缘,有偶然的因素,但也是冥冥之中。
02
和小球员一起练球技突破
“就想跨越这道坎”
打上羽毛球后,王立涛就一发不可收拾。凭借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运动天赋,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他就能够与邯郸市顶尖业余选手抗衡。这样的状态又持续了一年,在邯郸业余赛场,他和顶尖选手都是互有胜负,但是王立涛并不满足,他渴望再次突破。“大家水平都差不多,不管怎么样都是这个层次,遇到了瓶颈。”之后,他又到河北省会石家庄找更高水平的业余选手打球,但也提高不大,都是互有胜负。“始终跨越不了这道坎”,王立涛着急地四处想办法。
( 中间:王立涛)
2006年,王立涛找到了原河北羽毛球队专业球员胡拥军,希望他带带自己。当时胡拥军正在带小球员训练。起初,胡拥军并不愿意带王立涛,一方面因为王立涛是业余球员,另一方面,他也认为成人应该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但王立涛的诚意打动了胡拥军,最终收下了这个“大球员”。
“我跟着小朋友一起练,自己也是他们的陪练,练一些基础的东西,包括步伐和手上的一些基本功。”王立涛很感谢这段特殊经历,让他的球技有了质的飞跃。“通过教练的多球练习和指导,把我的多余碎步、废步都改掉了。”
王立涛天天跟着小球员练,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两三个月,那段时间他告诉妻子要去石家庄开拓市场,把生意做大做强,实际上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练球。他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再回到业余赛场,面对以前的对手,他已经能拉开他们一段距离了。
03
圆梦全运会冠军
“这几年一直提着这口气”
2010年以后,全国羽毛球赛事不断增多,王立涛也有了更多时间,于是从2012年开始,王立涛到处打比赛。“结交了全国各地不少球友,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打法,开阔了眼界,乐趣更多。”
(王立涛)
2012年,王立涛在宁夏第一次参加中国羽协主办的全国东西南北中羽毛球大赛总决赛,就获得了男双和混双冠军。“很激动,觉得自己打球还是可以的。”站在冠军领奖台上,王立涛找到了自己打球的价值。
随着获得的冠军越来越多,王立涛在国内业余羽毛球界的名声也越来越响,2017年天津全运会首次设立群众组,让王立涛的羽毛球生涯又迎来了一个新的转机。“参加全运会,成为全运会冠军!”这个在以前他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成为了他的最大目标。
(参加陕西全运会的王立涛)
天津全运会,王立涛计划参加混双和男双两项比赛,但由于实力的差距,他最终只参加了男双的资格赛,没有进入前八,无缘参加在天津举办的全运会群众羽毛球项目的正赛。这让他感到遗憾,但也让他找到了继续努力的动力。
为了保持状态,从天津全运会到陕西全运会,王立涛一直在参加各种比赛,由于疫情他所在的C组,因为疫情延期到今年5月才在湖北荆州举办。为了能够圆梦全运冠军,他和搭档张小利在今年4月找到原河北队主教练李恩普,在河北省体育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河北省羽毛球队集训了一个月。
经过一个月的特训,王立涛和张小利配合更加默契,5月转战荆州的全运会比赛,他们一路2比0获胜,夺得C组混双冠军。即使实力占优,站在全运会决赛的赛场,王立涛也感到了紧张。“全运会各方面保障都很好,决赛12个裁判在盯着我,仪式太隆重了,规格太高了,自己不由自主想表现好,但也会莫名紧张。”
(登上领奖台的王立涛)
当登上全运会冠军领奖台,收获全运会冠军的那一刻,王立涛终于松了一口气。“上一届没有打进正赛,自己一直提着口气,一定要打到下届拿到冠军,现在终于圆梦了!”
04
马不停蹄连续参赛
“只要我能打,一定会坚持下去”
目前王立涛的羽毛球赛事参加日程已经排到今年8月了,今年4月到6月,他连续参加了由中国羽毛球协会主办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羽毛球邀请赛、全国东西南北中羽毛球大赛上海大区赛、第十四届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羽毛球比赛以及第三十五届全国中老年羽毛球邀请赛。
(参加第三十五届全国中老年羽毛球邀请赛的王立涛)
“不打球了,我觉得吃饭都不香了!”王立涛如此形容他对羽毛球的情感。即使是在最近三年,王立涛也没有因为疫情中断过打羽毛球。“我自己办了个球馆,孩子也在打球,疫情期间,能打球就很幸福。有的时候提前通知小区会封闭,我就会提前住到球馆里。”
从2003年开始打羽毛球如今已经20年,王立涛已经离不开这项运动。“这是我唯一的爱好,以前做生意应酬多,打牌也比较多。打上球后,自己的不良嗜好都改了,生活规律,家人也很支持。”王立涛说羽毛球运动的魅力很多,“打球坚持这么多年,自己和同龄人(不参加体育锻炼)在精神面貌、身体机能上都有很大的不同,整个人的气质也都提升了。一到球场上,自己会很放松,把所有的烦恼都忘记了,打球可以愉悦身心。”
回忆这20年的羽球生涯,王立涛并没有感到有什么是困难的,而是每当自己在生意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是因为羽毛球让自己坚持了下来。“做生意,难免碰到当下解决不掉的问题,以前遇到事情,自己就会钻牛角尖,郁闷、消沉,但是打球后可以缓解一下,事情都是变化的,慢慢就走过来了。”通过打球,可以缓解一下压力,这是王立涛一直能坚持打羽毛球的最大动力。
(王立涛和搭档张小利)
从去年底开始,王立涛就马不停蹄地到处参加比赛,包括今年第一次参加全国中老年羽毛球邀请赛,夺得了A组男单冠军。“这项运动很有魅力,只要打上球,我还没听说过有谁会主动不打,都是因为伤病没办法继续。”参加中老年赛,王立涛看到了很多年纪大的老人仍然坚持在打羽毛球,王立涛也希望像他们一样,“只要能打,就一定会打下去,争取打到70、80岁!”当下,他和搭档约定,争取参加2025年粤港澳全运会。“我要找个体能教练,恶补短板,尽可能保持状态,避免受伤。”王立涛笑言。
上一篇:微信买口罩被骗3万怎么办?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Copyright 2015-2022 亚太零售装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11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